
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,這段時間大家都在努力的尋找國內的芯片企業,想看看這些企業的芯片水平究竟怎么樣,能不能成為華為的“備胎”。
同時也有人統計了一下,稱2010年到2018年,國內的IC設計已經從原來的582家增長到了1698家了,數量增長了3倍,說明這些年國內芯片發展非常快,大家也非常重視。
那么這么多芯片企業,大家的芯片水平究竟是怎么樣的?
先說說總體情況,雖然我國有1698家IC設計芯片,排名世界第一,但論IC設計方面的營收,卻只占到全球營收的13%左右,可見只是數量多,但都不強。
另外如果將這1698家企業進行劃分為四類,即年營收大于1億,5000萬-1億之間,1000萬-5000萬,1000萬以下的話,情況如下圖。
這四類企業的數量分別是208家、241家、406家、843家,可見營收低于1000萬的企業近50%,都是小企業,真正的大企業真沒多少,連年營收超過1億的企業才有208家,是多而不強。
如果從企業營收、數量還看不出來的話,那么我們還可以換一個角度,從幾大關鍵領域的份額來說明一下,大家基就基本可以看出端倪了。
首先說是的手機Soc領域,目前國內就華為海思、紫光展銳有,在全球的份額約占13%左右。而在桌面PC的CPU領域,份額約占1%左右。
至于存儲芯片,像NAND、DRAM等領域,國內的廠商合計也就占1%左右,至于電腦中最重要的GPU,也就是顯卡類的,國內基本上份額約為0%。
手機芯片、電腦CPU、內存、存儲產品、顯卡芯片可以說是大家接觸最多,最為熟悉的、日常接觸最多的產品了,具體的份額就是這樣了,只有手機處理器因為有華為海思,所以份額高一些。
可見,雖然我們國內有1698家IC設計芯片,但實力真的還太弱,需要繼續努力,音特電子正在努力!